“亚伯兰…到了…他起先筑坛的地方,…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。…罗得举目看见…那地…如同耶和华的园子,也像埃及地。于是…罗得…渐渐挪移帐棚,直到所多玛。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。…耶和华对亚伯兰说:‘…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…起来,纵横走遍这地,因为我必把这地赐给你。’亚伯兰就…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。”(创13章) 追寻亚伯拉罕的足迹,你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:亚伯拉罕走到哪里,上帝的祭坛就筑到哪里。 创12:7节,亚伯拉罕在示剑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;8节,亚伯拉罕在伯特利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;13:18节,亚伯拉罕在希伯仑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。 为什么亚伯拉罕走到哪里,就把上帝的祭坛筑到哪里呢?答案在创12:8节,因他要在那里“求告耶和华的名。”在亚伯拉罕看来,若不先为耶和华筑坛献祭,便不能求告祂的名。 于是在创13:4节,当亚伯拉罕再次来到伯特利时,“也是他起先筑坛的地方;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。”(创13:4) 经上说:“应当一无挂虑,只要凡事藉着祷告、祈求和感谢,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。”(腓4:6)我们当然可以随时随地地向上帝祈求。但一个真正敬畏上帝的人,他的祈求,必定首先是献祭——认罪、感恩、降卑与降服。 今日,有多少人徒受上帝的恩典。他们每日不停地向上帝索求,口中充满了:“我要、我要、我要、我要!”(赛14:13-14)却闭口不承认自己的罪,也从未将荣耀归给上帝。恩典没有使他们看到十架祭坛上的羔羊,反使他们的自我被喂养高抬。 相比之下,亚伯拉罕的祈祷却伴着深深的敬畏和自省。因他深知:“应当敬畏上帝,将荣耀归给祂,因祂施行审判的时候已经到了。”(启14:6-7) 显然,亚伯拉罕这一习惯也传给了以撒。创26:25节说:“以撒就在那里筑了一座坛,求告耶和华的名。” 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迦南这一偶像盛行之地,因亚伯拉罕的来到,遍地矗立的祭坛,成了耶和华为天地之主的醒目见证。 每当看到这些祭坛,人们便会想起,曾有一族特别的人,他们仁义、正直、道德,且大大的蒙福,而他们所敬奉的,乃是那称为天地之主的耶和华上帝。 亚伯拉罕就如耶和华的使者,纵横走遍那地,将上帝的福音和恩典一一见证出来。 因此,与其说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后裔得迦南为业,不如说上帝首先呼召他去到那地,传扬上帝的福音。 经上说:“报福音传喜信的人,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!”(罗10:15)正因为亚伯拉罕一路见证耶和华,所以他的“路径都滴下脂油。”(诗65:11) 一个真正与神同行的人,无论走到哪里,上帝的见证就会带到哪里。 我们常常误解了为上帝作见证的真义。什么才是为上帝作见证?难道不是在世人面前,称耶和华为创造天地的主,且向祂认罪、向祂感恩、向祂求问、顺从祂,又将“荣耀归给我们的父上帝,直到永永远远”吗?(腓4:20) 亚伯拉罕是一个筑坛祈祷的人。那么与他随行的罗得呢?当他与亚伯拉罕分地时,他并没有求告耶和华的名。他的选择,完全基于眼见。 圣经说,罗得举目看见——他看见了什么?他看见约旦河全平原:“如同耶和华的园子,也像埃及地。”(创13:10) 罗得见过耶和华的园子吗?没有。他只是听说伊甸园极其美好。所以当他见了这地,就想:这不就像伊甸园吗? 何等无知!正如今日的许多人,眼目一见世间的虚浮美好,便以为这就是天堂。殊不知,那只是撒但的陷阱。 基督也曾面对这一试探:“魔鬼又带祂上了一座最高的山,将世上的万国与万国的荣华都指给祂看,对祂说:‘你若俯伏拜我,我就把这一切都赐给祢。’” 但耶稣用经上的话断然拒绝了撒但的诱骗。耶稣说:“当拜主你的上帝,单要侍奉祂。”(太4:8-10) 再看罗得,当他见约旦河全平原时,又想到了什么?埃及地。他去过埃及吗?是的,他刚刚从那里经过——虽然他人已离开,但埃及却已住进了他的心。于是此刻,他又想到了埃及。 在罗得的心中,充满的尽是幻想和对世界的贪恋。以致心眼昏昧,看不到“所多玛人在耶和华面前罪大恶极。”他也没有求问耶和华。一路仅凭眼见,向那行将毁灭的罪恶之城渐渐挪移帐棚。 亚伯拉罕并没有这样。直到上帝吩咐他举目观看,又命他纵横走遍那地时,他才顺从而为——他只等候耶和华。无论上帝赐给他的是平原还是山地,他都以感恩为祭献上。于是“亚伯兰就…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。”(创13:18) 亲爱的朋友,今日在世人面前,你有没有将一切恩典都归荣耀给上帝?有没有在外人面前大胆地为耶和华作真实而坚定的见证呢?还是,你将那本属上帝的荣耀,全归给了自己? 你的人生是凭眼见,还是凭应许和信心前行?你是在追逐世间虚浮的美福,还是认定耶和华的带领?你是在向迦南进发的路上,为耶和华一路筑起见证之坛,还是在向着罪恶之地,渐渐挪移帐棚? 请三思而行。 最后,用一节经文与您共勉: “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;但寻求耶和华的,什么好处都不缺。” ——圣经·诗篇34:10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