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DF WORD 返回首页
 
已然临近:世界教会大统一
 格雷·吉布斯       2019-04-03       14512

[注:虽然此文写于多年以前,但对于我们了解天主教的实情,会有极大的帮助!]

序言

在一个圣诞节,有位来自俄罗斯的拉比,因为参加某个文化交流项目而拜访了一个美国家庭。东道主希望客人能品尝到不同的美食,于是邀请拉比去一家中式餐厅吃晚饭。饭后,餐厅的服务员送给每人一份圣诞礼物。那是个小巧精美的铜质圣诞树饰品,上面印刻着“印度制造”。

他们都哄堂大笑,中国餐馆的赠品竟然是“印度制造”。但忽然间,大家都止住了笑声,他们注意到那位拉比的眼中有两行热泪,顺着脸颊淌了下来。是不是他们不小心冒犯了拉比?他们关切的问。

拉比却答道:“不,不,我是高兴才流泪的!一个佛教徒在中国餐馆,送给犹太人一份出自印度的圣诞礼物。”(注1)

如此和谐的共存同荣,在信仰各异的宗教派别中并不常见。甚至在今天,宗教分歧仍然在不断地升级为残酷的战争。难怪有许多人希望拆除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“柏林墙”。(注:“柏林墙”曾经是“东德”和“西德”中间的隔墙,东德是共产主义国家,西德是资本主义国家。)

而且,这个现象在基督教界尤为突出。尽管所有的基督教会都宣称信仰上帝的儿子耶稣,但他们却无法建立一个团结统一的教会。两千年来,不同的教义使得基督徒们形成数以百计的独立的派别和分支。然而,无数基督徒切望能扭转这个局面。

在基督教界,恢复统一运动的先锋是罗马天主教的教皇。在过去的数年里,教皇为了能铺平世界宗教大统一铺的道路而不遗余力。梵蒂冈发言人纳瓦罗·瓦尔兹表示:教皇“正在竭力推动统一进程的加速器。”(注2)

 教皇面向非天主教徒的忏悔,标志着他在“统一高速路上”的指路牌。教皇若望保罗二世在捷克共和国主持弥撒时曾说:“今天,我作为罗马教廷的教皇,代表所有天主教徒,请求这些民族原谅我们,饶恕我们在那动荡的历史时期,给非天主教的人们造成的伤痛,这是我们的过错。”(注3)

他不止一次地承认错误,并致力于在天主教与东正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。他说:“双方都有过错”,从而造成了11世纪教会的冲突和争端。(注4)

教皇的忏悔引起了积极的响应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威廉·彼得森在评论教皇若望保罗二世的言行时说到:“他领导着教会迈进了二十世纪。众所周知,前几任教皇宣称罗马教廷绝无错误。”(注5)

教皇若望保罗二世不仅以口头方式表达了友好姿态,而且还在受到高度重视的三份出版物中以书面形式表态。他在教皇书简《东方之光》中写道:“我们分裂教会的罪行是十分严重的……如果我们坚持分歧,怎能享有完全的信誉呢?”“这些分歧必须停止,要化解矛盾,和谐共处。基督教统一大道上的伤痕必须愈合。”(注6)

教皇若望保罗二世的第12 期教皇通谕,以恢复基督教统一为专题,恰当地命名为《愿他们合而为一》。教皇表示,这是“他为此崇高的目标所做的贡献”,旨在“加强基督教的大联合,促进他们达到完全的团结。”(注7)

若望保罗在他的著作《穿越希望的门槛》中写道,他盼望在未来的几年中能够看到基督教统一大业的完成——在我们进入新千禧年之前。“到2000年,我们将更加志同道合,更加心甘情愿,在通往统一的道路上前进,而基督在受难前夜为此献上了祈祷。”(注8)

建立一个团结联合的基督教会,毫无疑问,是极其高尚的目标。耶稣在离世之前,曾经肩负着这个伟大的担子。他祈祷说:“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,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,使他们都合而为一。正如你父在我里面,我在你里面,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,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。”(约翰福音17:20, 21)

虽然没有人会指责教皇在寻求统一,但是有些问题需要我们深思。造成基督教会不合一的真正根源是什么呢?梵蒂冈的一位内部人员表示:“主要的阻碍不是教义,而是历史及其偏见。”(注9)

然而这个评估是否正确呢?难道造成分歧的根源仅仅是偏见,而非教义吗?如果是教义上的不同,具体有哪些教义存在问题?既然天主教、新教、东正教的教义彼此迥异,那么哪一个教派需要改变自己的教义来迁就对方呢?至关重要的是,圣经教导上帝的儿女要在什么基础上达到真实的合一?

教皇已经预见到这些问题。在《愿他们合而为一》书中,他指出在我们“达到完全的团结”之前,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五个要道:(1)圣经与传统的关系,(2)教会的权威,(3)神父的祝圣,(4)圣餐之圣事,(5)圣母马利亚的角色。(注10)

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,然而在未达到任何程度的合一之前,仍须探讨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。但是目前,我们可以分别浏览这五个要道,进而了解天主教会的宣讲以及必须公开的内幕,才能够让一个世界统一的教会不只是夜里的美梦。

一、圣经与传统的对立

伯德少将是一位著名的极地探险家,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。当时他在室外,南极残酷的暴风雪来临,漫天大雪仿佛飘舞的纸张,在他身旁席卷而来,远远低于零下的气温,让他感到冰冷刺骨,他的四肢几乎冻僵。寒冷实在难以忍受。

但是这一切并非彻底的绝望。他知道,大约100米处就是他温暖安舒的小屋。然而此刻那个小屋在哪里呢?他望尽四周,到处白雪皑皑。纯白色,清一色的雪白。他看不到任何的路标。假如他能发现一个参照物,就一定可以找到那座小屋。但是没有路标,他也许会朝着错误的方向找寻,结果便是死亡。他心想:“一个人在这里,坚持不了多久”。

伯德晓得现在不是害怕的时候。他冷静下来,思考自己的处境。他随身携带着一根10英尺长的木棍。这是他唯一的机会。他把木棍立在雪地上,然后解开脖子上的色泽鲜艳的围巾,把它系紧在木棍上。他开始探路 ,选定了一个方向,之后再换另一个方向——他一边寻找,一边注视着那根系着围巾的木杆。他试了三个方向,都没有找到小屋,就回到木杆那里。在第四次的探路中,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小屋,于是蹒跚地走进了温暖安舒的房间。

我们的世界,仿佛是暴风雪中的南极洲,迷失了方向。魔鬼蒙蔽了世人的思想,“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。”(哥林多后书4:4)我们在罪恶中迷失,但有一个安全之地——天国。天国就在这里,在不远处。这意味着,一个人若能够找到那条狭窄而笔直的、通往天国的幽径,便可获至永生。

那么,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这条路呢?我们需要一个参照物。我们在崎岖不平、坎坎坷坷、大起大落的人生路途中,需要一位正确无误的向导引领我们。然而,潜在的危险是,如果我们的参照物偏左或是偏右,那么我们必定会误入歧途,结果死路一条。

这个教义的实质,作为参照物,数百年来一直都是天主教与新教斗争的焦点。天主教会主张:天国的向导除了圣经,还包括两千年来的教会传统。“我们寻找到上帝在神圣经文与神圣传统中启示的真理……圣经与神圣传统都是上帝默示的真道,而且二者都是神圣启示的形体。”(11)

然而,新教徒(基督徒)深信,唯独圣经是信心与教规的根基。这正是在15世纪新教从天主教会中分离出来的重要因素。约翰·威克里夫,约翰·胡斯,耶罗米,马丁·路德,以及许多其他的新教徒,他们最初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。但是随着不断地追求与上帝更加亲密的关系,他们发现,天主教教会的教规往往与圣经的明确教导相矛盾。

随之而来的冲突,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之争。这些人竭力遵照教会的传统权威去生活,但是却亲身经历了希望的破灭。路德的良知因为罪而受着煎熬,为此,他严格的按照教会的传统去禁食、鞭笞己身,甚至到了差点连性命都送掉了地步。然而,他痛苦的心灵却没有因此而得到丝毫的平安。直到他发现,圣经中早已清楚明白地阐明,救恩乃是一份礼物,是上帝白白赐给一切相信之人的。然而教会的传统,却销毁废除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真理。

千百年来的教会传统教导人们,通过苦修、朝圣、和付费便可够获取救恩,但因信得救的真理——救恩是上帝免费赐给罪人的礼物——却被彻底遗忘了。很显然,教会传统与圣经并不相符——新教对此确信无疑,而马丁路德愿意为使真理显明于世间而牺牲生命。

在德国的俄姆斯,路德站在议会面前,所有显赫的人物:主教、高级教士、祭司、贵胄们都在他的周围,众多教会的至高权威们,要求路德为他所发出的“新奇言论“付出代价,因为他教导说:凡接受基督为他们救主的人,都可白白的、自由的获得救恩的礼物。当路德接到命令,要他公开放弃自己从圣经中发现的“异端”教导时,他的处境极其危险,但是他说:

我不信任教皇,也不信任议会,因为他们的错谬证据确凿,他们的矛盾一目了然。圣经折服了我,我所引用的全部出自圣经。我的良知与上帝的道深相契合,我不能违背良知,因为违背良知是不妥当的,也是危险的。除非圣经的明证否认我的教导,或清楚的推理指明我的错误,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我的教导。这就是我的立场。惟愿上帝帮助我!”(12)

教会传统与圣经对决,路德为宗教改革划清了泾渭分明的界线。

在1545年,天主教会终于在奥地利的特伦托正式召开大公会议,回答了新教徒的提问:传统还是圣经?在会议闭幕时,天主教给予了答复。“终于在1562年1月18日,最后一次会议上,他们消除以往的模棱两可,雷吉欧大主教发表演说,并公开宣布传统至上,高于圣经。教会的权威不能受制于圣经的权威。”(注13)

这正如一把大锤将楔子砸入干枯的木板中,木板从中裂开,而且始终不能修复。然而在大约四百五十年之后的今天,教皇呼召大家恢复合一。而且他精准地表达了圣经与传统之间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。

那么正确答案是什么呢?是圣经与传统相融?还是唯独圣经?上帝的道本身当然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客观答案的最佳来源。而关于传统,圣经又是如何教导的呢?

圣经的教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首先,与上帝的话和谐一致的传统应当受到尊崇。“所以,弟兄们,你们要站立得稳,凡所领受的教训,不拘是我们口传的,是信上写的,都要坚守。”(帖撒罗尼迦后书2:15)

其次,并非一切传统都讨上帝的喜悦。“他们将人的吩咐,当作道理教导人,所以拜我也是枉然。你们是离弃上帝的诫命,拘守人的遗传。”(马可福音7:7-9)。用教会传统取代上帝的诫命,乃是徒然敬拜。因其显露出对上帝权威的蔑视。

最后,上帝应许要除掉祂教会中与圣经不符的传统。“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,废了上帝的诫命。”“凡栽种的物,若不是我天父栽种的,必要拔出来。”(马太福音15:6,13)

我们不能依靠人的传统。他们时常给出错误的引导,这也在意料之中。人常有过失。尽管我们竭尽全力,依然会很大程度地犯错误,出差错。

几百年来,新教徒宣称,天主教随从大量与圣经不符的传统。果真如此吗?

如果你是天主教徒,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你既然爱上帝,就一定希望讨祂的喜悦。但其他教友却说,你教会的诸多教义是没有圣经根据的。而教皇也承认这个问题十分严峻,必须深入研究。而且他还表示,如果我们愿意实现主耶稣为基督教的合一所献上的祈祷,这个问题便亟需解决。

因此,一个天主教徒需要扪心自问这个极其关键的问题。天主教会真的拥有数量繁多的不符合圣经的传统吗?很不幸的是,这的确确是事实。尽管难以接受,但却是千真万确。红衣主教约翰·亨利·纽曼(Cardinal John Henry Newman)直言不讳,坦率承认:“圣殿的使用,对特别圣徒的崇拜,在某些场合使用的装饰树枝;香料、灯台、和蜡烛;身体康复的还愿捐献;圣水;政治庇护;圣日与节期,日历的使用,列队游行,为田野或土地祝福;祭司的圣服,教士剃发,结婚戒指,面朝东方,后期偶像,或许还有教会吟诵的祷文,垂怜经……所有都起源于异教风俗,教会把它们神圣化并予以采纳。”(注14)天主教有众多的规条源自异教,并没有依据圣经。

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天主教徒无须感到这是专门针对他们的恶意中伤。这不仅仅是天主教的问题,今日的基督新教也恪守诸多有悖于圣经明确教导的传统,那些教导并无圣经依据。这个事实已经引起部分天主教徒的警觉。

注意,天主教向新教徒发出了挑战,认为他们应该与“唯独圣经”的格言高度一致,但他们的行动却表明“圣经并非囊括了基督教信仰的一切教训,也未能规定信徒的一切职责。举例说明:遵守星期日——在星期日参赴敬拜……这是我们周围的新教徒多年以来所重点强调的事项。”

请允许我对非天主教的亲爱读者谏言:你深信‘唯独圣经’才是你信仰道路上的安全向导,你也相信基督教信仰应当履行的一项基本职责就是‘在星期日敬拜’,但圣经是如何讲论这有关‘敬拜’之日的呢?我从创世记的第一节,直到启示录的最后一节,通读了整本圣经,也没有找到任何经文指明星期日为‘圣日’。相反,圣经中所指出的‘圣日’并不是作为第一日的星期日,而是作为周末的第七日——星期六。历史上,是天主教会……更改了安息日的敬拜,将其变为星期日敬拜……而你们现今在星期日敬拜,难道这还不足已说明,你们实际上是承认‘圣经并不具备权威性、不能作为信仰与宗教行为的标准’吗?你们宣称,凡事都需要神圣公认的权威教导才行,但你们所行的不是已经摒弃了它吗?”(注15)

约翰·欧布莱恩(John A. O’Brien)的逻辑十分精准,熠熠生辉。新教徒们如果坚持认为天主教必须回归圣经,那么他们必须以身作则。而且我们——天主教徒与新教徒,所有人都必须回转,归向圣经。

上帝的道——圣经,才是唯一真实的根基。天主教为自己的立场,即“传统与圣经具有同等权威”的辩解必须终止,而且新教徒也必须放弃他们非圣经的传统,切实地依靠上帝的“一切话”生活。(马太福音4:4)我们都应该遵守星期六为圣经的安息日,以及圣经中所吩咐的其它的一切教导。唯有当我们基督徒诚实地对待上帝的真道,才能够期望对没有信仰的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,并使他们获得永恒的福利。

二、教会之权威

印度西部的在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面临一个麻烦。他们崇拜老鼠,而他们的崇拜实际上是在消耗自身。成千上万只老鼠活跃在城镇乡村。它们在地板上横行,任意饕餮。尤其是在克尼玛塔庙中(老鼠庙),老鼠受到格外的尊重和膜拜。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跳到讲坛上,享用人们供奉的食物,而祭司在一旁为它们敲鼓奏钹,歌唱颂赞。老鼠们养尊处优,怡然自得,因此大量繁殖。但是没有印度人去宰杀它们,因为害怕除灭老鼠,就意味着杀死了神明的亲友。

然而老鼠导致的不仅是繁殖,更是瘟疫。结果数百人死亡。但由于印度人不会除灭这些害鼠,瘟疫不断地肆虐传播。

敬拜是所有文化中至关重要的内容,而我们敬拜什么——则是关键问题。所以天主教及教皇面对非天主教徒时,非常谨慎地表明他们对教会之权威的立场。天主教的要理问答教导:教会的权威称教皇永无错误:“当教皇以执政身份,作为圣徒彼得的继任者,世上教会的头,拥有足够的权威时,他宣讲信心和道德方面的教义,作用于整个教会,他将蒙保守而绝无错误。”(注16)

重要的是,必须满足三个前提条件:"(1)教皇必须以绝对权威宣讲,即彼得在执政宝座上的权柄;(2)决议必须对整体教会具有约束力;(3)教导必须是关于信心和道德方面。这些教皇永无错误的教义是“毋庸置疑的真理,而且束缚一切相信之人的良知。”(注17)

因此,关于教皇的权柄,我们应该信从什么呢?天主教与新教徒必须从圣经出发,形成各自的观点。在圣经的教训中我们发现,没有人绝对正确,永无过失。“因为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上帝的荣耀。”(罗马书3:23)。即使那些接受特别呼召而侍奉圣工的人,也有过错。历史是雄辩的见证人,它见证了历代以来教会的领袖们、包括教皇的弱点。而使徒彼得自己也数次跌倒犯罪。(参 见马太福音16:21-23;路加福音22:54-62;加拉太书2:11-14)。

然而,教会不能没有领袖。但领袖所教导的每个真理,必须经过圣经的检验。圣经从未教导属灵的领袖在一段时期内的宣讲拥有绝对权威。圣经也从未授予他们任何执政席位,可以传讲“永无错误”的道理。但是圣经明确教导我们,要以上帝的道——圣经——查验领袖的讲论。庇哩亚的信徒们受到称赞,因为他们“贤于帖撒罗尼迦的人,……天天查考圣经”,为了晓得保罗的教导是否符合上帝的道。(使徒行传17:10,11)

圣经也警告我们,那些被撒但利用的教会领袖们,要引诱许多人步入歧途。 “就是你们中间,也必有人起来,说悖谬的话,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。”(使徒行传20:30)那永无错误的教义是很危险的。假如我们认定某个人是永无错误的,就会使自身轻易受到迷惑。因此,“亲爱的弟兄啊,一切的灵,你们不可都信,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,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。”(约翰一书4:1)

那么我们应当如何“试验那些灵”呢?以赛亚书8章20节说道:“人当以训诲和法度为标准,他们所说的若不与此相符,必不得见晨光。”他们要经受圣经的试验。当保罗警告教会要防备假教师的错谬教导时,叮嘱说:“如今我把你们交托上帝和祂恩惠的道。这道能建立你们,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。”(徒20:32)我们唯有以上帝的道为标准,来试验每一个宣扬的真理,才是稳妥的。

或许某任教皇是一位仁者,怀有高尚的意念。然而,他所讲述和宣扬的一切话语,者必须经过圣经的检验。没有人是永无错误的。数个世纪以来,教皇一直声称自己是他们所认为的首任教皇——彼得——的直系继承者,因此是永无错误。但根据圣经的记载,彼得并没有被立为教皇,且他不是早期教会的议会领袖——当时担任领袖的是雅各。(见 使徒行传15:1-22)

另外,还有一个问题是,教皇权与上帝的真道相抵触。教皇拥有无上权力,人们在教皇面前要屈膝跪拜,并且要向教皇忏悔自己的罪。教皇享有非凡的气派与荣华富贵,他们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。然而当我们学习圣经中上帝仆人的事迹时,却发现那些榜样是极其卑微的。我们的主亲自教导说,凡喜爱穿戴华袍、身居高位的人,都不是在跟从主。(马太福音23:1-12)

圣经绝没有宣布教会领袖拥有教皇自称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威,这一点一目了然。因此,教皇权的地位是不符合圣经的。信仰如果要达到合一,所有的基督徒都必须转向圣经。而天主教有关教皇政权与能力的言论必须公开地摒弃,并且其所拥有的盛大与荣华,应该化为耶稣之卑微的模范。

教皇已经表示他愿意对教皇权的某些功能的改变进行探索。教皇虽然并未承诺要放弃凌驾于教会之上的终极权威,但他说将要努力“寻求一个途径,在绝不放弃教皇权力的使命以及基本职责的基础上,能够开放的对待新情况。”(注18)

目前,梵蒂冈有可能考虑什么新情况呢?梵蒂冈的教皇议会旨在促进基督徒的合一,议会主席表示,教皇将以调停者的身份来介入宗教纷争。

不幸的是,教皇似乎仅仅在考虑不再要求新教徒接受教皇永无错误的教义。他致力于成为最终的调停者,解决基督教教义上的纷争。但是,凡渴望以圣经为信仰权威的人都无法接受他的作为。因为没有任何人能拥有教义和道德问题的最终裁判权。每一位信徒必须亲自查考圣经,明确何为上帝对他的旨意。

每当出现引起争议的教导时,正确的做法是,召开教会的代表大会,他们要谦卑地研读上帝的话语,领受圣经的纯正教训。众多的智慧思想共同努力寻求上帝的旨意,总是比一人独自决定某个真理更加可靠而稳妥。

然而,即使在宗教代表大会上,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性的软弱。有许多基督教评议大会作出决定,要宣讲与圣经真道相反的信息。鉴于这类情况,信徒们当怎样行呢?他们当听从圣经的教导。许多天主教徒在某种程度上听从了他们自己的信念。天主教官方教导说,所有的节育措施几乎都是犯罪。但大多数美国的天主教徒并不同意,所以他们也否认教皇拥有永无错误的绝对权威。

教会的权威是个关键问题。当教皇将它标上记号,并对之进行探讨时,这是明智之举。然而,除非他废除教皇执政的最高权力与地位、教皇一贯的继承、以及用教会的权威作为圣经独一解释规定,那些忠于圣经的信徒们便不能与之合一。基督教不应团结在一个时常犯错而又不肯更正的人周围,不管这个人有多么高尚。唯有当我们谦卑地顺服上帝和祂的真道时,我们才能够走到一起。

三、神父的祝圣

现在,我们共同来探讨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提出的问题之三。关于神父的祝圣,天主教是怎样教导的呢?天主教官方教导是:神父的祝圣拥有赦罪的权柄。(注19)一些美国的天主教徒也许对此持有不同见解。他们也许确实不晓得此教义,但这却是事实。下面摘抄几个天主教的官方资料。

一位授权的神父……说道:‘我宣判你无罪。’……所有主教和神父有权赦免人的罪和宣告人无罪。”(注20)

今天,谁有权力赦免罪恶呢?天主教所有的主教和神父都能赦罪……而你当怎样做才可以得到赦免呢?你必须真心悔罪,并且向天主教的神父忏悔。”(注21)

有时候,美国的天主教徒辩解说,忏悔就如同人们找个顾问或心理医生。他们声称神父并没有实际地赦罪,而是起到了顾问的作用。

但当教皇谈到神父时,他所指的是官方的天主教地位,而非美国式的另类说法。在天主教要理问答中,教会竭力给出了清楚明白的官方教导。

问:神父只能够为你祈求,让你的罪恶得到赦免,是吗?

  答:不是,神父作为上帝的器皿和圣洁的仆人,切实地赦免人的罪恶。”(注22)

这不只是宗教仪式和心理辅导。”(注23)

问:神父真的能赦免你的罪吗?

  答:神父能够实际的赦免你的罪恶。神父并非仅仅在祈求你的罪恶能得到赦免。”(注24)

天主教声称,这一教诲基于约翰福音20章23节:“你们赦免谁的罪,谁的罪就赦免了;你们留下谁的罪,谁的罪就留下了。”但我们需要通读它的前后经文,才能正确解读这句话。当时耶稣在教导门徒罪恶得赦免的真理,他说:“父怎样差遣了我,我也照样差遣你们。”耶稣怎样受差遣来到我们的世界上,门徒也要照样以同样的方式受差遣,去往普天下。

那么,天父是怎样差遣耶稣来到我们的世界呢?耶稣说:“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,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,叫我说什么,讲什么。”(约翰福音12:49)“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作的。我说这些话,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。”(约翰福音8:28)“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,不是要按着自己的意思行,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。”(约翰福音6:38)

耶稣受差遣,并不是宣讲自己的言论,教导自己的道理,亦或按照自己的意思做事。祂来要说出父的话语和旨意,并且差祂的门徒也照样去行。门徒就像一位大使,代表那一位,而且传达那一位的心意和话语。“上帝……又将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。这就是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,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,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。所以,我们作基督的使者,就好像上帝藉我们劝你们一般。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。”(哥林多后书5:18-20)

重要的是,实际赦免罪恶的权力,并没有赐给门徒或神职人员,他们只是作为和好之道的使者。如果有人来认罪并且相信主耶稣基督,牧者和信徒们只能够宣讲耶稣已经使罪人与祂自己和好。我们有权代表耶稣,邀请并鼓励人们来寻求祂。但那真正鉴察人心,赦免罪恶的权力唯独属于全能者。

那么,该如何理解“你们留下谁的罪,谁的罪就留下了”呢?不论何时,一个不信的人不肯接受信徒的呼唤来悔改,我们就因此使他们保留了罪。“人若知道行善,却不去行,这就是他的罪了。”(雅各书4:17)“你们若瞎了眼,就没有罪了;但如今你们说‘我们能看见’,所以你们的罪还在。”(约翰福音9:41)当罪人遇见了真理,却拒绝悔改,不肯接受,他的罪恶依然还在,而且保留下来。

所以,当门徒带着真理走进人群,却遭到他们的拒绝时,他们的罪就留下了。“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,他们就没有罪;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。”(约翰福音15:22)。“凡不接待你们、不听你们话的人,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,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。我实在告诉你们,当审判的日子,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,比那城还容易受呢!”(马太福音10:14,15)相反,人们如果接受了基督里的救恩之福音,他们的罪就因此得到了上帝的赦免。

当人企图篡夺上帝的神权,其处境是极危险的。任何人都不应当说出天主教神父们在忏悔礼上使用的言语:“我赦免了你的罪恶。”唯有上帝能赦免人的罪。“这说僭妄话的是谁?除了上帝以外,谁能赦罪呢?”(路加福音5:21)圣经称这是“僭妄话”其原义是“亵渎的话”。如此严厉的措辞,我们应当铭记在心!

罪恶的代价是死刑。我们无论何时犯罪,去向上帝认罪,耶稣在十字架上牺牲所流的宝血,都将替我们偿还。唯有祂能鉴察人心,而且祂要按照各人的内心,使用自己的宝血。我们没有这个权力。我们不晓得一个人是否真切的渴望转变。我们常常错看他人。

以人作为我们与上帝之间的中保,是有危险的。上帝的眼中只有一位中保。“因为只有一位上帝,在上帝和人中间,只有一位中保,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。”(提摩太前书2:5)有人取代中保的地位,未免有些放肆,正如有人企图取代耶稣与上帝的地位一般。任何一位好的天主教徒或新教徒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形。

而且在圣经的记载中,我们根本找不到任何章节,显示出使徒们行使了所谓被授予的赦罪之权柄。使徒们若按照天主教会的教导方式来领会耶稣的命令,他们一定会赦免人的罪。同样,圣经也没有提及天主教会的忏悔礼。圣经中没有一丝记录表明罪人来见使徒,向他们忏悔认罪,并得到赦免。但我们的确在圣经中,阅读到大量的实例,描述了门徒将人们带到上帝面前,祈求饶恕。“你当懊悔你这罪恶,祈求主,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。”(使徒行传8:22)

神父的祝圣也包括禁欲和独身。根据天主教的要理问答:

神职人员的禁欲之基础来自基督与门徒的典范。”(注2)圣经真的教导神职人员必须一生独身,并且禁欲吗?我们承认耶稣是独身。但祂并未吩咐一切跟随祂传道的人都要独身。耶稣呼召彼得成为使徒,而彼得已经结了婚。“西门[彼得]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。”(马可福音1:30)

虽然独身对于甘心选择的人来说,是值得赞同的,但那并不是对传道人的绝对要求。耶稣说:有那些“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。这话谁能领受,就可以领受。”(马太福音19:12)而使徒保罗高度赞同独身。他视这种作法为良机,能够无所挂虑,只为上帝的事情挂虑(哥林多前书7:32)。然而他也表明这是他的意见,而非上帝明确的命令。“我说这话,原是准你们的,不是命你们的。”(哥林多前书7:6)更重要的是,保罗并没有禁止婚姻。“你若娶妻,并不是犯罪;处女若出嫁,也不是犯罪。”(哥林多前书7:28)

然而天主教的立场并非像保罗那样灵活。“遵照教会律法,西方天主教会的神父必须一生履行独身的生活【禁止婚姻】。”(注26)教皇不知不觉置身于困境,他禁止了上帝显然允许的事情。许多天主教徒认识到了这一问题,他们尽力在当地教会改变此教义。但教皇已经暗示这一点将不会改变。

佐治亚州的一个教会安装了喇叭,在晚饭时间通过扩音器为镇上的人们演奏赞美诗。每逢傍晚,铃铛都按时奏出悦耳的妙音。但附近的一个农民却没有从铃铛声中得到抚慰,他饲养火鸡,似乎铃声打扰了火鸡的晚餐,那些飞禽情不自禁地欣赏音乐而忘记进食,体重未增,结果影响了买卖。于是农民和教会争论,越争越激烈,很快就发展成恶性事件。农民用枪瞄准教堂尖塔上的扩音器射击,想关掉声音。随后教友们半夜潜入农民家的火鸡圈,扮作幽灵吓唬那些火鸡,它们受了惊吓越发不吃东西,直到它们彻底的精神崩溃,而教堂的塔尖也千疮百孔,双方才最终经过协商达到满意。教会换了时间段演奏喇叭,农民停止了火力进攻。(注27)

对于教义上的分歧进行化解,无须鸡犬不宁,更不应成为射杀竞技。教皇与新教徒双方都认同天主教神父祝圣之教义必须解决,而且必须遵照圣经的真理。有关神父赦免罪恶、圣权相承,以及禁欲独身等三方面问题都亟需根本的改革,逐渐与圣经相一致。我们如果要应验耶稣为基督徒合一的祈祷,这是唯一的明智之举。

四、圣餐之圣事

在约旦的安曼,一个家庭有四个孩子。每个孩子的出生证明上的性别都是女婴。十三年来,全家人也都以为是四个女孩。然而当长女到了发育期,“她”开始出现男性特征。这个青春期的女孩子长出了胡子,声音也变得粗哑,明显发展成为健壮的男性体格。医生给默罕默德作了检查,诊断为罕见的男性基因缺陷,表现出早期具有女性特征。显而易见的是,他母亲孕育他时,他的男性器官并未减弱。

默罕默德的三个妹妹也诊断为同样的缺陷症。但幸运的是,四个孩子都成功地作了手术,现在已是男儿身。在他们变身的那一天,举行了隆重的庆祝。这些姑娘们,已经变成了男生,他们剪掉长发,摘掉首饰,换上男装。孩子们的祖母法提玛·内塔沙说:“我从前有六个孙女,两个孙子,现在得了六个孙子,两个孙女。我感谢上帝,也感谢医生。”(注28)有时候,事情并不是外在的表相。而有关圣餐之圣事、即主的晚餐之争议的核心就在于此。新教徒把饼和葡萄汁,看作是耶稣的身体和宝血的象征。然而根据天主教的教义,饼和汁并非外表的模样——只是饼和汁而已。他们反而相信——这是真实鲜活的耶稣的身体、血液和本人。

天主教官方的教导是绝不含糊的。“圣餐之圣事真正地、明确地、实质地以饼和葡萄酒的外表,蕴含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、鲜血和神性。”(注29)“这个预表在成圣之后,承载了完整的基督,祂的身体和血液,祂的灵魂和神性。”(注30)“基督在圣餐之圣事中显现……带着一切有形的肢体,有手、有脚,又有头脑和人的心灵。祂以人的生命显现,拥有思想、愿望以及人的情感。”(注31)

而天主教和新教徒的另一分歧在于,这个圣事的重要性。新教徒认为这个神圣的仪式,是人们志愿参加的。但天主教会则教导:“圣餐之圣事是救恩必不可少的。”(注32)其理由是他们相信唯有通过领受蕴藏耶稣“真正的”身体的饼,才能获得十字架的利益。

因此,符合逻辑的推论乃是:唯一能成为耶稣身体的饼,是拥有天主教神父的特别祝祷。没有神父,就意味着饼不能化作基督的身体。而没有基督的身体,就没有救恩。新教的牧师无法做到天主教神父所能做的。唯有神父被赋予权柄,可以吩咐上帝从天降下,进入饼中。所以人们如果要得救,他们必须去天主教会,参赴圣餐之圣事。而且,为了领受圣餐,他们必须首先皈依天主教。“一位正在接受教导,预备成为天主教的正式教徒的慕道友,应该参加弥撒,但却不可以领受神圣相交之礼。”(注33)

耶稣在马太福音26章26-28俺爸这样讲论:“你们拿着吃,这是我的身体。……你们都喝这个,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”,其含义是什么呢?难道耶稣真的将自己的身体和鲜血当作饼和葡萄汁吗?门徒晓得祂所指的并非字面的含义。他们之前听到过祂说的这番话。

耶稣曾说:“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;人若吃这粮,就必永远活着。我所要赐的粮,就是我的肉,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。……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,不喝人子的血,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。”(约翰福音6:51-53)

当时,在场聆听的许多人都粗略直白地理解耶稣的教导。他们以为耶稣在宣讲要“食人肉”而得救。他们感到十分惊讶。而耶稣了解他们的心思,所以祂清晰的阐释了祂的意思。“叫人活着的乃是灵,肉体是无益的。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,就是生命。”(约翰福音6:63)

耶稣说祂的生命蕴含在祂的话语里。而吃祂的话语就意味着阅读默想其深意。当我们在各自的生活中运用耶稣的教导,我们就切实地吃了祂的话语。天主教有关圣餐礼的教导错过了这一关键点,他们反而以字面意思取代了耶稣教导的属灵含义。

然而,有关圣餐之圣事的另一个谬误在于葡萄汁。在天主教的圣餐礼上,只有神父可以饮用。这种说法在公元1414-1418年召开的康士坦斯大公会议中进入到教会里,但上帝的道却没有这样教导。当耶稣拿起杯来,祂奉献给在场的所有人,说:“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。你们每逢喝的时候,要如此行,为的是记念我。”(哥林多前书11:25;见马太福音26:27, 28)。这个圣礼给每一位信徒带来祝福,而不只是神父。

教皇再次实事求是地对待了这个问题。圣餐之圣事必须要研究。试想,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回归圣经真理,整个基督教将蒙受何等大的福惠。当我们在上帝话语明白无误的教导上合一,我们就能对不信的人作强有力的见证。但我们在达到合一之前,必须解决教义上的另一分歧——圣母玛利亚,教皇之前表示必须予以解决。

五、圣母玛利亚

1955年,劳伦斯·威尔克首次在电视上演奏,就一举成名,《生活》杂志盛赞他为“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音乐家。”然而对于威尔克来说,这一切并不总是花香常漫。有一次,他为舞会担任手风琴伴奏,结束后他偶然听到一位乐队成员说:“你们听听那个手风琴!假如我每晚都得和他演奏,那我只能喝西北风了。”(注34)那时候,威尔克似乎是个失败者,但他坚持演奏,终于登上电视进行首演。尽管许多人都认为他演技平平,然而在每个周六晚上,却有四千万观众忠心守候在电视机前,收看他的节目。一位平凡的音乐家却拥有如此众多的歌迷!

虽然马利亚蒙受了极大的恩惠,成为耶稣的母亲,但在许多基督徒眼中,她依然只是平凡的人。然而在天主教会,她却“受到的尊崇与敬爱,仅次于上帝本体。”(注35)由于教皇非常了解对马利亚的尊崇,是合一道路上的关键阻碍,所以把它列在讨论议题之中。并且新教徒反对天主教的这个信条,是有充分依据的。

圣经十分明确地宣告耶稣是我们的救主。别无他人能够赎买我们的罪孽。因此,我们必须单单向上帝祈祷。唯独耶稣“现今在上帝的右边,也替我们祈求。”(罗马书8:34)而天主教的要理问答中,包含了丰富的祷告词,向马利亚倾诉,请她为我们的罪恶代求。其中广为流传的圣母祷词说道:“天主圣母玛利亚,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,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。”(注36)

万福圣母祷告词中,尊称马利亚为人类的中保。“万福母后,至圣至慈,我们生命、希望欢欣!夏娃子嗣,向你呼求,忧闷流浪;叹息哀伤,在流泪谷哭泣!母后中保,慈爱垂怜,助我们归回。你腹中之子,蒙福耶稣,让我们仰望圣颜……啊玛利亚!何等可爱,上天圣母,为我们祈求。让我们配得,基督应许。”(注37)然而圣经却教导:除了耶稣以外,别无他人作人类的中保。“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,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。”(约翰一书2:1)

问题之二,天主教的教义称马利亚是纯洁无暇的受孕。这是教导:“玛利亚在被孕育时,即纯洁无罪。”(注38)“她不仅没有沾染一丝罪恶的痕迹,而且靠着神恩的大奇迹,她也脱离了遗传而来的罪性,而亚当的所有子孙后代都带着罪性来到世界上。然而亚当堕落的阴影甚至对她毫无玷污,因此这个称号……她是当之无愧的。在全人类当中,唯有她实属对罪恶免疫……‘无沾成胎’[是指]玛利亚在母亲的子宫中毫无罪性的玷污。”(注39)

遗憾的是,这个教导找不到圣经的支持。而只是在1854年,这个观点才作为天主教的教规宣讲出来。圣经一清二楚地论述道:“世人都犯了罪,亏缺了上帝的荣耀。”(罗马书3:23)唯有一人活出了毫无罪恶的完美一生——耶稣。祂“也曾凡事受过试探,与我们一样,只是他没有犯罪.”(希伯来书4:15)

那么,天主教为什么宣讲玛利亚永不犯罪呢?仅仅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耶稣是无罪的,那祂的母亲必定是无罪的。但只因为耶稣的母亲是个罪人,就认定耶稣是罪人,这是谬论。你晓得,耶稣从母亲身上承袭了“罪身的形状。”(罗马书8:3)但祂从天父那里接受了神圣的思想与圣灵的同在。

耶稣的人性,因为四千年罪恶的影响而显然退化,但那一肉体并没有掌控祂的行为,玷污祂的品格,因祂活在圣灵充满之中。尽管祂的肉身成为祂受试探的发射台,然而靠着圣灵,祂得胜了试探。祂选择了拒绝试探,哪怕是最轻微的耳语。因此,耶稣是无罪的。

假若耶稣的亲生母亲是毫无罪恶的,祂就无法成为如今这位充满同情心的救主。正因为耶稣从母亲马利亚身上承袭了“罪身的形状”,祂就能“体恤我们的软弱。”(希伯来书4:15)

正是凭借这一事实,耶稣成为我们的中保和天上的大祭司。他理解我们,因为他的肉体受过试探,“所以,祂凡事该与祂的弟兄相同,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,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。祂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,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。”(希伯来书2:17,18)

那“无沾成胎”的教义高举了作为人的马利亚,却遮盖了耶稣的慈爱,人们常常向马利亚祈祷,以她为中保和代求者。天主教的教理问答描述到,玛利亚比耶稣更能够体恤我们的软弱。“她是我们的圣母,于我们至亲至近,以母爱的所有温暖爱着我们。当孩子害怕深夜的黑影时,他依偎在母亲的怀里,就感到平安,照样,当我们受试探的时候,逃到我们的母亲玛利亚张开双臂的怀抱,我们就找到了安全的避难所。惟愿我们紧紧握住我们母亲慈爱的手,帮我们度过每一个危难,领我们蹒跚的脚步安稳地走向黄金阶梯,助我们一步步向上攀登,到达她的儿子,救主耶稣基督的宝座面前。”(注41)

另外,天主教关于马利亚升天的教义又是一个关注点。此教义宣扬玛利亚死后,她的尸体并未进入坟墓,反而是被接升天。“上帝的贞洁无罪的圣母,她的尸体不允许遭到分解与腐化,而是升入天堂,这是当之无愧的。”(42)

鉴于圣经时代的入葬程序,这种情形一定是在她离世后立刻发生的。在拉撒路死后的第四天,他的姐姐料想到弟弟的死尸必定是腐臭了。“他现在必是臭了,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。”(约翰福音11:39)于是,根据天主教的教导,玛利亚并未“遭到分解与腐化”,所以我们必然得出以下结论:她是在离世后的四天内被接升天。

然而,圣经并非这样教导。这是天主教会的一个新教义。“在1950年11 月1日,教皇庇护十二世将此信条……正式定为大公教会的教义。”(注43)截然相反的是,圣经宣讲所有人死后都归入坟墓,睡在尘埃中,直到基督再来。“睡在尘埃中的,必有多人复醒,其中有得永生的,有受羞辱、永远被憎恶的。”(但以理书12:2;见传道书9:5,10; 诗篇146:4;13:3)。

天主教需要重新审视有关马利亚的教义。良善的天主教徒们热爱上帝,并且谦卑受教,与马利亚感情深厚,他们或许感到难以客观对待。但如果他们心中坚持要尊耶稣为大,就必然能够在他们的祈祷和生活中摆脱这个不符合圣经的信条。因此,他们会更加永久地蒙福。他们对马利亚所怀有的敬爱与忠诚现在都归给了救主。他们会寻找到更加丰盛,更加满足的经验,远远超过他们所知所想的。

结论

一位长老会的牧师形容自己是“地震产生的长老会信徒。”你知道,许多年以前,这位牧师的祖母从衣阿华州搬到了加州。不久,当地的长老会牧师来电邀请他的祖母加入教会。但他的祖母却说:“我是浸信会的信徒,除非上帝出手,否则我是不会变的。”话音刚落,一场地震就发生了,她的房子在摇晃,这太不寻常了。这个来自衣阿华州的农村姐妹从未经历过这种情况,她颤抖着,告诉牧师说:“好吧,我加入。”

有时候,基督徒选择要归属于某个教会,理由往往出乎意料。然而一旦他们感受到这个教会像家一样,就坚定的不离不弃。他们的座右铭是“生是这个教会的人,死是这个教会的人。”我们忠诚的持守我们基督徒的信仰,这是美德。但如果我们决心回应耶稣的祈祷盼望,就是祂儿女们的合一,我们就必须对教派间的变动更加开放。

所有的基督徒都需要追求合一,但是我们必须团结在圣经真理的讲台上。任何一个与真理不能确实吻合的教导,都会削弱圣经的教训,用以维护各自的教派高度重视的传统。

如今,教皇正在承认教会的罪行与谬误,这是件好事情。新教徒也需要效学。而我们都不应浅尝辄止。我们亟需变革。我们必须放弃与圣经不和谐的任何教义和修行。

此举实属不易。我们仿佛是一位农夫,有一天开着拖拉机出去,经过了几处地鼠土堆。轮胎下面的土地塌陷,车翻了。而农夫还算幸运,身上只有些擦伤。他的妻子听到他有惊无险,就放心了,大大地叹口气,对他说:“老公,一定是主与你同在。”农夫看了看自己的伤痕,回答到:“是吗,如果祂在车上,那祂肯定是喜欢坎坷的道路。”

有些时候,我们也许未发感觉到,仿佛是主把我们带到危险路段。回归圣经真理,放弃曾珍视的想法与不符合圣经的教义,会让我们感到心痛。

有一项特殊的挑战在等待着我们所有人。不管我们内心感到多么痛苦,我们必须顺从自己对耶稣的爱,以至于更加完全地顺从祂的话。新教徒、天主教徒都不能让自己受到引诱而歪曲圣经,向合一旗号下的任何安排让步妥协。谁也不应在这一点上屈服。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曾经在过去的年代流血牺牲,因为他们不肯妥协。现今我们如果弃绝真理,我们将践踏那些亲爱的弟兄姐妹的鲜血,他们宁愿牺牲,也决不妥协。

上帝正在牵引着祂的儿女共同归回。凡遵从上帝话语中一切教导而生活的人,在圣经里都被称为“余民”。“龙向妇人发怒,去与她其余的儿女争战,这儿女就是那守上帝诫命,为耶稣作见证的。”(启示录12:17)。上帝的余民的特征就是遵守上帝诫命和圣经真道。而所有来自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们,将最终团结起来,组成这个忠心的群体,至高无上地热爱耶稣。

那么你如何能保证自己是余民中的一分子呢?务要不折不扣地追求圣经真道,而且还要一往情深地顺从真理。这样做的缘由是你对耶稣的爱。因为我们每一位都忠于上帝之道,我们就能够参与促进预言的应验。到那时,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耶稣为合一所献上的祈祷,最终拥有一个纯全正直、统一团结的教会。

尾注

1、艾兰·亚伯兰斯基,《众联合州府的生活》,《读者文摘》,1996年1月,第60页。

2、杰克·凯利,《教皇为教会的罪行请求饶恕》,《今日美国》, 1995年5月22日。

3、同上。

4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, 《东方之光》, 1995年5月2日书简。(引自《教皇希望宽恕并且忘记东正教的错误》, 《旧金山纪事报》 ,1995年5月3日,第A11页。)

5、凯利,《今日美国》,1995年5月22日。

6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, 《东方之光》, 书简,1995年5月2日。

7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, 《愿他们合而为一》。

8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, 《穿越希望的门槛》(纽约:阿尔弗雷德·诺普夫,1994年)第151页。

9、凯利,《今日美国》,1995年5月22日。

10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, 《愿他们合而为一》。

11、约翰·哈顿,《天主教要理问答》(花园市纽约州:形象图书出版社,1981年),第37页。

12菲利普·思卡夫,《基督教会史》卷6,第306页。

13、亨利·霍兹曼,《原则与传统》,(路德维希堡市:卓克与沃拉德 弗德. 利姆出版社,1859年),第263页。

14、约翰·纽曼,《论基督教要道之发展》,(伦敦:朗曼斯、格林公司出版社,1906年), 第372、373页。

15、修订版。约翰·欧布莱恩,《千百万人的信仰》, (汉庭顿,我们的星期日访客,1974年), 修订版,第136、137页。

16、同上., 第110、111页。

17、约翰·哈顿,《天主教要理问答》, 第101页。

18、教皇约翰保罗二世, 《愿他们合而为一》。

19、威廉神父,《现代天主教要理》,(德斯普兰斯市:法勒出版社,1973年),第156页。

20、约翰·哈顿,《天主教要理问答》, 第264页。

21、修订版。威廉·科根,《成人要理》(芝加哥:成人要理辅助教学基金会,1975年),第78页。

22、同上。

23、同上., 第80页。

24、修订版。约翰·斯考尔,《天主教信仰的新要理》,(德斯普兰斯市:法勒出版社,修订版 1978年),第62页。

25、约翰·哈顿,《天主教要理问答》, 第294页。

26、威廉神父,《现代天主教要理》,第158页。

27、路易斯·葛理扎德,《烈犬总在夜晚咆哮》,(纽约:维拉图书出版社,1989年),第53页。

28、麦根·古丁,《萨克拉门托蜜蜂报》,1995年8月28日,第A6页。

29、约翰·哈顿,《天主教要理问答》, 第244页。

30、同上., 第245页。

31、同上., 第246页。

32、同上., 第245。

33、威廉神父,《现代天主教要理》,第123页。

34、伊恩·弗雷泽,《大平原》, ( 纽约:法拉/斯特劳斯/格罗克斯,1989年),第67-69 页。

35、修订版。约翰·欧布莱恩,《千百万人的信仰》, 第365页。

36、修订版。威廉·科根,《成人要理》,第140页。

37、同上。

38、约翰·哈顿,《天主教要理问答》, 第321页。

39、修订版。约翰·欧布莱恩,《千百万人的信仰》, 第367、368页。

40、同上., 第368页。

41、同上., 第372、373。

42、同上., 第368页。

43、同上。

本系列文章目录
0 1 2 3 4 5 6
7 8 9 10 11 12
请分享给需要的人!